ART TAINAN 2024 | 動物視角的藝術語彙

ART TAINAN 2024台南藝術博覽會

3月15日至17日於台南晶英酒店登場,

50家展商匯聚山水、人物、靜物等多元題材作品,

帶來最震撼的視覺藝術饗宴,

在此依不同主題進行介紹。

動物視角的藝術語彙

本篇「動物視角的藝術語彙」將動物作為一種象徵,透過具象與擬人的方式,表達生活不同情境,以及藝術家內心感想,傳遞人文哲思,餘味無窮。以下是由松風閣畫廊、大河美術、藝點點美學、青雲畫廊、JILL D’ART GALLERY、茗昕藝術、MUZI ART、暮拉多元藝術空間帶來的精彩作品!

 

松風閣畫廊 (展間706)

瑞慶覽香織,〈降龍〉,濕壁畫,90 x 47 cm,2023

 

濕壁畫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繪畫技術。使用水溶性顏料繪製在濕灰泥版上,利用石灰中的化學變化與顏料的保存機制來維持鮮艷明亮而美麗的顏色。

藝術家瑞慶覽香織在傳統媒材中融合現代技法,克服過往創作上的限制,讓溼壁畫有更多的可能。運用這種具有悠久歷史和普遍性的技術,細細描繪了周圍寶貴生命的光輝。

而作品中的龍在東方文化中也代表著神聖、吉祥、權威、寶貴、喜慶的象徵,希望能透過作品傳遞給每位觀者喜悅與祝福之情。

 

大河美術 (展間707)

韓哲睿,〈躺臥的馬2〉,複合媒材於麻布,65 x 53 cm,2023

 

韓哲睿,1995年生於臺灣花蓮,因求學時期的美學教育加上與生俱來的驅動,而對藝術有著深刻的熱忱。藝術家擅長幾何化個別物件,將不同媒材反覆交疊融合,簡約不失童趣。迷濛色彩與古拙線條賦予了作品豐富的生命力,並同時帶有陰鬱微妙的神秘感。

背景中看似皮膚的肌理、帶點拓印及斑駁的效果,都讓人不禁聯想到原始洞穴壁畫或古陶瓶上的圖騰調性。

 

藝點點美學 (展間617)

王明仁,〈彩色的夢 Vll許願池〉,墨,礦物顏料,漆,化妝品,紙,138 x 172 cm,2023

 

藝術家王明仁的創作靈感往往來自旅行,華麗、夢幻、記憶、美好是其作品給人的印象。

作品描繪的是羅馬特雷維許願池,傳說中是一座賜予人幸福的泉源。每一位踏足羅馬的旅人,都可在此實現內心渴望。豹的形象是旅人的象徵,充滿勇氣與優雅,在許願池前許下心願,獲得噴水池眾神的祝福與庇護。

 

青雲畫廊 (展間621)

邱泰寬,〈沙盤遊戲-宇宙蛋(現在)〉,油彩、壓克力顏料、亮粉,90 x 90 cm,2023

 

邱泰寬以形而上的思維創作,描繪他感應到的信息場,解構、重新編組日常生活事物與想像、夢幻的形象,將現實和虛幻揉而為一。

畫作結合了超現實的神祕氛圍與重複出現的大地流雲、日月星辰、飛碟隕石、昆蟲植物等象徵性元素,繁複的構圖不僅蘊含廣闊的敘事空間,也呈現一系列繽紛、迷幻的新世界風景。

 

JILL D’ART GALLERY (展間708)

Yu UCHIDA,〈cool it (xs) aloha jungle〉,Glass Casting, Acrylic Paint,22 x 16  cm,2023

 

Yu Uchida(生於1979年)居住並工作於東京,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研究科。這位藝術家以幽默的手法奇妙地面對現代社會中隱藏的矛盾。除了《冷靜系列》中將玻璃鑄造技術與金屬結合,製成極具幽默感的北極熊形狀糖果棒外,他還透過Punching Metal系列以金屬作為媒材,實驗性地探索色彩深度的表現。

 

茗昕藝術 (展間626)

周明翰,〈伴〉,石墨、純金箔、錶版黑框,30 x 60 cm,2023

 

作品以兩條紅龍魚為主要元素,主色調以純淨的白色為主,黑色為輔,希望呈現出在大自然中超現實優游自在的魚兒,可能是相遇也可能是錯過,但在無止境的想像空間中,作品會給予觀者各種對於「伴」的定義。

魚身上的鱗片裝飾上一片金箔,代表著內在的珍貴價值與光輝,藉由這種對比,呈現出自由與奢華的交會點,呼應著自由是每個人內在的寶藏。

 

MUZI ART (展間722)

黃韶衡,〈追遠〉,絹本設色,125 x 85 cm,2022

 

明清時期有許多祖先群像,都是宗族後代為了追憶先祖補畫出來的。

藝術家黃韶衡沿用這一傳統,為人類及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製作了一幅歷代祖宗圖軸,讓觀眾透過拜祭遙遠的共同祖先,進行一次從排他性到包容性的心理轉型。

 

暮拉多元藝術空間 (展間724)

蕭珮宜,〈船上巴菲特〉,壓克力顏料畫布,180 x 142 x 5 cm,2023

 

藝術家蕭珮宜的作品融合了貼箔、繪畫與版畫等媒介,擬構想像中的場景。以擬人化的動物,寓言敘事現世中各種災難的變形,試圖在這樣的視角中,尋找一些救贖的可能。

〈船上的巴菲特〉中,寶藏船上人類遺留下的殘剩飯,成為野熊的 Buffet;野熊的豪飲暗喻了人性的貪婪。

我試圖美化無能為力的狀態,使這個狀態開展出殘破的燦爛,獲得被注視的可能。

作品中「災難的變形」與「人性的廢墟」都是建立在這種相對性之上,與真實人生相互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