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NAN 2024 | 立體藝術的空間美感

台南藝術博覽會將展出超1500件的精彩創作

齊聚250位國內外藝術家,

帶你飽覽當代藝術多元的創作

歡迎大家3月15日至17日來台南晶英酒店看展

立體藝術的空間美感

本篇「立體藝術的空間美感」帶你穿梭立體的藝術國度!藝術家運用陶瓷、銅、玻璃纖維等打造立體作品,創造不同視角下的光與美。以下是由虫二藝術、采泥藝術、鶴軒藝術、i599藝術空間、加力畫廊、意識畫廊、竹南蛇窯展出的精采之作!

 

虫二藝術 (展間627)

帕斯卡・凡德葛瑞夫,〈粉紅眼〉,環氧樹脂、壓克力漆、變色龍漆、亞麻畫布,52 x 27 x 26 cm,2023

 

2022年,帕斯卡・凡德葛瑞夫(Pascal VAN DER GRAAF)這位擅長折紙與繪畫的藝術家,決定突破傳統的繪畫形式,將畫布摺起來,並以環氧樹脂硬化定型;他選用現代科技的變色龍漆為塗料,卻運用古典的繪畫技法細膩地鋪陳色彩,讓顏色隨著自然的光影而改變。觀看的時候,隨著角度切換,畫作的顏色也隨之變動,畫作不再停留於平面,而是立體的空間,形成一種無限的觀覽。打破了傳統的繪畫形式後,帕斯卡更嘗試在90度角的畫框上創作,亮麗的金屬漆色彩上下、左右交互輝映,放在轉角,更是改變了整個房間的能量場。

 

采泥藝術 (展間728)

李光裕,〈水月〉,銅,67x50x160 cm,2021

 

李光裕此件作品「水月」,其乃是李光裕將「鏤空造形」與「片狀結構」的創作表現進行更為完善的實踐,創作手法更貼近「立體主義(Cubism)」的表現形式:將物體進行破壞與分解,以解構再建構的方式,消解傳統雕塑的量感。以片狀的線條與鏤空造形作為結構,融合東方書法線條的轉折、頓挫等表現性形塑人物流暢的型態動作,雕塑空間也在虛實轉化,在線條、空間交替中,賦予造形更多留白的想像,呈現李光裕更趨成熟、運用自如的造型雕塑實力。

 

鶴軒藝術 (展間611)

翁士傑,〈雞油黃釉直頸球〉,陶瓷,29.5x16x16 cm,2023

 

北宋的汝窯至今可說是文人雅士皆畢生渴求的瓷器之首。藝術家翁士傑專心在單色釉的研究與創作,近年所燒製出的多款單色釉的作品,不僅在各大陶藝獎項中榮獲佳績,例如2019 臺灣陶藝獎陶藝實用獎特優獎等,其作品在形色質各方面已經超越博物館等級了,此展所呈現出的作品,相信將成為讓專業藏家爭相垂涎收藏的目標。

 

i599藝術空間 (展間705)

陳秀松,〈豬你幸福〉,玻璃纖維,140x85x123 cm,2022

 

藝術家認為藝術的多樣性本身即是一種價值,而藝術發展到現在,已經擴大到不限定於一個區域、一個時代,在後現代思潮中,傳統雕塑創作已非當代藝術的核心形式,創造出什麼作品?或許並非創作的重點,就個人而言,重心皆在探索內心本源,創造 一個內蘊形而上的立體作品。

世界上無論哪個地域與時代、民間匠人與藝術家,都能自發出來各種不同的意象,並賦予其個性。

 

加力畫廊 (展間725)

夏愛華,〈燦爛陽光的午後〉,天然生漆、麻布、色漆、金箔,45x12x16  cm,2023

 

藝術家以活脫乾漆為主要創作技法,將人們的潛意識世界作為創作內容,並以雕塑、平面、裝置等方式呈現。活脫乾漆是遠古的一種以天然生漆 與麻布堆疊而製作出的佛像雕塑技法,當時佛像的裡面中空的空間是表現人的潛意識的宇宙,藝術家承襲這樣的概念作品,表現宇宙與外型體呼應形成各個系列的裝置作品。

 

意識畫廊 (展間720)

阿咧,〈夜太黑〉,陶土、釉,17x16x27 cm,2023

 

藝術家阿咧性格幽默、樂觀,畢業後那段時間因插畫收入無法溫飽而變得消沈,掙扎於他的創作生涯,「編輯朋友那時說我的插畫作品看起來很哀傷,這提醒了我負面情緒並不是想要傳達的意象;再者,我在社區大學學做陶土時,曾做了一隻很醜的怪獸,讓班上阿姨覺得太醜了而笑到流眼淚。」這深深影響著阿咧,他理解到作品所產生的能量,自此,阿咧以幽默形塑在每個角色中,創造力和想像力讓阿咧的作品深受喜愛,近年作品每每展出即被收藏。

 

竹南蛇窯 (展間714)

鄧淑慧,〈貓的報恩〉,陶瓷,28 x 20 x52 cm,2020

 

藝術家從小養貓、畫貓,當失去「創作力」時,不知畫些什麼題材,她便無意識地塗鴉,不知不覺繪畫出「貓」的臉。對她來說,貓的舒坦與鬆弛的睡態是心底企望。此後,「貓臉」、「貓女」在創作中頻繁出現。

「修行貓系列」從一開始是繪畫的圖像,經過多年的創作,慢慢轉變成立體造型,以打坐的女體、貓的頭為主要符號,雙手合掌的地方開出一朵蓮花,在無常多悲的生命裡追求靈性的昇華之美。貓有九條命,經過九死的劫難後,在無邊無盡的生命裡不斷修行,在女性的堅毅與柔和之間尋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