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 藍色的情緒渲染 | ART TAIPEI 2024

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一共匯聚125家海內外展商,
藝術家透過多種媒介並跨越語言和地域的界限,
展現藝術推動創新與變革的力量。
本展覽將在10月25日至28日於台北世貿一館展出,
精彩作品,線上搶先看。

藍色的情緒渲染

 

人的眼睛和大腦,能夠將物體上反射的光轉換為顏色;對顏色的心理感知,仰賴大腦將所看到的顏色,進而連結情感或環境。藍色是色彩心理學中波長較短的顏色,能喚起平靜和安寧。然而文化差異、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顏色引發的情感連結也會不同,藝術家畢卡索,就有「藍色時期」的畫作;日本也有一部描述高中生報考藝術大學的動畫,也以「藍色時期」為名,一起來感受「藍色」帶給創作者與觀眾的魅力吧!

 

阿波羅畫廊 (展間G05)

 

林祐如_夜光瀑布l_ 樹漆.螺鈿.鉑金箔.染色箔.木板_60 x 80 x 1.4cm_2023

 

以底板生漆打底貼布製成,運用漆藝綜合技法研磨創作,使用鉑金箔、金屬粉、貝殼、藍色透明漆,推光亮面,研磨繪畫出夜晚瀑布風景。

幻想泡泡,那些膨脹的、虛無的、光怪路離的、浮動的、不重要的、潛藏的、脆弱的、曖昧的、重複的、短暫的…意念,密集佈滿在理性的框架之中,透過創作,表現出來的是種生命力的喧騰,抑或是寄蜉蝣於天地的微醺想像。

 

酪梨當代 (展間H05)

 

羅晟文_布萊多普動物園,鹿特丹,荷蘭 (2016)_攝影_150 x 188 cm _2016

 

《白熊計畫》呈現人工圈養環境中的北極熊,藉由鎖定單一物種思考動物園的問題面。自2014年以來,藉由訪查歐洲、亞洲45處北極熊圈養環境,本計畫呈現了「北極熊」與「人造環境」的尷尬組合。這些結構需要同時滿足遊客與動物,因而疊合了自然、家與舞台的特質。它們拼合了許多矛盾的元素—— 草原、巨石、台階、水池、小溪、假海豹、甚至有彩繪冰山。由於每隻野生北極熊的棲地範圍超過14萬平方公里,許多問題來自圈養資源受限—空間與環境豐富度匱乏往往導致長期無聊與行為異常,而高昂的管理成本也可能限縮圈養其他物種的經費。雖然域外保育可裨益許多物種,但對北極熊而言,由於棲地逐漸消失,目前並無復育計畫。這些北極熊在園內被定位為吸引遊客的旗艦種,也是代表該物種的大使;然而許多堪慮的現狀正持續挑戰著當代動物園保育、研究與教育的使命。

 

M-Contemporary (展間F15)

 

M-Contemporary_ Sung-pil CHAE_ Portrait d’eau(230121)_ 162x130cm_2023

 

Sung-pil CHAE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擁抱地球的宇宙故事。他大膽的單色畫作是地球上劇烈天氣變化的視覺隱喻,展現了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著土地、海洋和天空。他將從土壤中提取的天然顏色,如褐土色、藍色和綠色,倒在大型畫布上。然後,他使用特別設計的大刷子,類似於掃帚,來刷動顏料,或者倒水以創造自然、偶然的效果,不斷地進行這個過程,從不間斷。

 

對於專攻東方畫的Sung-pil CHAE來說,“氣韻生動”(Giun Saengdong)的概念早已是他藝術創作中內化的原則。沉浸在創作中激發了藝術家的能量,使畫布充滿生氣。在繪畫過程中,他很少關注具體的細節和效果。對他來說,重要的是選擇顏料流動的方向,將其餘部分交給偶然性。

 

Gallery Seek (展間J06)

 

梅田綾香_Build the world_蠟染_80×80cm_2024

 

這件作品以一個多重元素和根系重疊交融,如同生物群落般的水岸為主題。水與陸地、空氣與陸地、水與天空之間,各自存在著二元世界的差距。這個空間被視為一個不同系統交融的場所,如來世與現世相互融合,創造出一個新世界。以這片多元素交錯的森林水岸為背景,我希望通過將每個實際上無法共存的生物及其視角交織在一起,來擴展這個世界,並在染繪畫作中表現出來。

 

V&E ART (展間C14)

湯瑪士.德沃_光暈 21.10 _180x150cm_藝術輸出相紙, 鋁框包覆22K 金箔_2023

 

湯瑪士.德沃 Thomas Devaux, 1980年出生, 居住於巴黎。南特爾藝術大學表演系碩士。他的作品獲著名的公共收藏與私人藏家…等收藏。2011年獲得人才獎 The Talent Grant。隨後,他的作品於許多國家及城市中展出。

2013年獲亞爾國際攝影節 The Rencontres d’Arles 邀請擔任座談攝影師。
Thomas是一位視覺藝術家、攝影師以及複合系列創作者,在這些創作系列中,Thomas 皆以攝影為創作之基礎,探索與開發這個媒材的各種可能性。
他早期的作品以肖像為主,呈現手法如同繪畫般,探討有關於神聖與褻瀆相關的題材。近幾年 他以『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 慾望的晦澀對象』為主題,開發三個子系列-購物者The Shopper、射線 Rayon、雙向色、圖騰Totem 和裝置。透過這個系列對於現今消費世代提出反問,『Cet Obscur Objet du Désir慾望的晦澀對象 』有如故事般,觀眾能透過作品中超市裡的商品抽象呈現去檢視自己受消費時代的價值觀影響和心理層面的互動。

 

現代畫廊 (展間E12)

 

瞿倩梅_2023 A-10 _ 複合媒材_241x258cm_2023

 

瞿倩梅 (b.1956) 生於浙江瑞安,1979年師從邱禹仁先生,畢業於瑞安師範;1985年旅居法國巴黎至今;在旅居巴黎的二十餘年中,歐洲的藝術精華開拓了她的視野,其中西方抽象藝術激發了她對創作的進一步追求。返國後的一次西藏之旅深深啟發了她,藏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令她感動。可以說中國江南造就了她的人格,歐洲開拓了她的視野,西藏啟發了她的心靈。
瞿倩梅以漆料、砂土、麻繩化為磅礡的大江山水,「物」自體的美學在她的作品中發揮的淋漓盡致。東方哲思與西方美學的凝結,成就勢如江水、岩壁與後土的質感,細密的紋路賦予了恆久的時間感;世間若過眼雲煙的砂與土,在瞿倩梅的沉澱之中成為淨土之境。她於巴黎外方教會、盧昂大教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舉辦個展或典藏,深得多國藏家的喜愛。

 

比劃比畫 (展間E15)

 

卓利多.得爾志也夫_水仙花_多媒材畫布_180x140 cm_2023

 

近兩年卓利多.得爾志也夫發展一系列探討人與植物的創作。透過植物化的人形變異,說明當代人類心靈的轉化機制。
納西瑟斯神話即是希臘神話中顯著的人變植物之故事,故事中的納西瑟斯是全希臘最俊美的男子,因為看到自己在池水中的倒影,深深愛上倒影中的自己,顧影自憐、無法自拔,終至憔悴而死,他死後的池畔長出了水仙花。心理學的自戀症(narcissism)名稱也來自納西瑟斯。
卓利多的畫作中,人的身上除了爬滿白色的水仙花,也攀附著一隻隻窺視的眼睛。現今透過網路上的虛擬身分,人的自我認同組成起了微妙的變化,納希瑟斯的神話原型彷彿隨處可見,觀看者與被看者的角色混淆、重疊、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