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TAIPEI 202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亮點展區 –
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 X 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畫廊協會)主辦的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與文化部主辦的Made In Taiwan新人推薦特區(MIT新人推薦特區)合作邁入第17年,原住民族委員會與台北藝博合作的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也邁入第5年。今天(2024年9月20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館小白宮公布藝術家與媒合畫廊,並在現場相互交流。
藝術家與媒合畫廊大合照
畫廊協會陳菁螢理事長表示,MIT新人推薦特區與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一直是ART TAIPEI的重要特展,透過文化部的支持,多年來培育了136位藝術家,造就了許多藝術新星,並在ART TAIPEI展區受到國際關注。由原民會支持的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近年的藝術家具備國際觀,南島語系也是國際注目焦點,先前參展的尤瑪.達陸、武玉玲因此受到邀約,參與光州双年展與沙迦双年展。
畫廊協會陳菁螢理事長致詞
文化部王時思政務次長提到,今年MIT新人推薦特區的規則更加完善,從藝術家補助、支援畫廊到結合藝術銀行的後續發展,讓今年的投件人數達到以往的兩倍。今年評選出的藝術家作品有新媒體與AI創作,顯示出台灣蓬勃、多元的創作動力。官方輔導與協助讓國際看見台灣藝術家,他們的創作力也展現台灣風貌,並更新台灣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的口味。
文化部王時思政務次長致詞
原民會與台北藝博的合作今年邁入第5年,以「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形式展出,遴選4位優秀的原住民族藝術家。這4位藝術家作品展示了台灣原住民族豐富的文化內涵,並反映他們對當代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深刻理解與關懷。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邱黃肇崇主任介紹本次參展藝術家與他們的族名:排灣族的伊誕.巴瓦瓦隆、泰雅族的Ciwas Tahos(林安琪)、阿美族的魯碧.司瓦那、卑南族的瑪籟.瑪卡卡如萬。他表示,原住民族在多元文化的世界觀及山林間激盪出的作品,令人驚艷,能給觀眾豐富的視覺體驗。原民會對原住民族藝術家的扶植一直是重要工作,希望藉由ART TAIPEI展出,讓更多國家認識台灣的原住民文化。
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邱黃肇崇主任致詞
2024年入選的8位MIT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與媒合畫廊為:蕭力綺X加力畫廊、貳進X尼頌詩藝術、寧偉程X東家畫廊、唐禹婷X琢璞藝術中心、廖昭豪X藝時代畫廊、翁榛羚X異雲書屋、王怡婷X乙皮畫廊、蔡亞克X藤藝廊(依展位順序排列)。參展的4位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藝術家為:伊誕.巴瓦瓦隆(Etan Pavavalung)、林安琪(Ciwas Tahos)、魯碧.司瓦那(Ruby Swana)和瑪籟.瑪卡卡如萬(Malay Makakazuwan),此區的媒合畫廊為亞洲藝術中心。
MIT新人推薦特區藝術家合影
原住民族藝術家魯碧.司瓦那(Ruby Swana)(右2)與媒合畫廊合影
這些藝術家的創作反映了台灣當代藝術對科技、傳統、自然、人性和社會的多重關注與探索。蕭力綺和貳進的作品展示了區塊鏈和即時網路資訊的視覺化,強調數據權利和數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翁榛羚和廖昭豪則在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技法之間找到平衡,探索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蔡亞克和唐禹婷深入探討人性、情感和社會現象,通過情感體悟和影視鏡頭裁切等手法,表達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王怡婷的作品則以台灣海岸線為核心,探討地理環境、自然與人類行為之間的模糊邊界,創造出介於現實與夢境之間的新景觀。寧文(寧偉程)的作品通過虛擬身份和各種影像載體,展示了Web3.0中的多重人格,反映了對數位身份和個性多樣性的探索。這些多元的創作方向共同構成了台灣當代藝術豐富而多樣的面貌。
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參展的4位藝術家共同探索文化和身份認同,並通過各自獨特的創作風格表達對社會和生態的深刻注意。林安琪利用身體作為媒介,深入探討性別和文化的位移經歷,展現出對自我解殖與身份認同的深刻探索。魯碧.司瓦那透過阿美族文化,探討靈性與自然神性的神秘連結,作品中充滿了對自然與靈性世界的敬畏與思考。伊誕.巴瓦瓦隆的創作寄寓深刻的文化主體性格,並具對社會、對生態關懷的反思。瑪籟.瑪卡卡如萬則以裝置藝術結合自然素材,將卑南族文化與現代視角融合,透過傳統神話與族群歷史的脈絡,表達她對當代社會的省思與原住民族身份的自我認同。
MIT新人推薦特區多年來成為每年展區亮點,國際畫廊產業人士參觀ART TAIPEI時,特別駐足MIT新人推薦特區,歷屆MIT獲獎藝術家亦在國際知名藝術獎項中嶄露頭角。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在近年展出中,受到國際策展人青睞,參與光州双年展、沙迦双年展等重要國際展出。期許MIT新人推薦特區17週年與台灣原住民族藝術特區5週年能持續推進,培育更多藝術明日之星!